发布日期: | 2020.02.24 | 索引号: | 00062117-3-1410-2011-1031 |
发布机构: | 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
主题 词: | 科技、教育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近期随着气温回升,我县小麦已有萌动迹象,即将陆续开始返青,预计在2月20日左右进入返青期,比常年同期略早。目前小麦整体长势良好,全部带绿越冬,没有发生明显冻害,主体麦田个体健壮,群体充足,壮苗面积大,土壤墒情适宜,但也存在部分麦田有旺长趋势,病虫害有可能加重发生等问题。
一、越冬期间气象特点
(一)温度偏高。12月份平均气温为0.9℃,比常年同期偏高0.8℃,1月份平均气温为-0.4℃,比常年同期偏高1.5℃,2月上旬平均气温为2.0℃,较常年值(0.0℃)偏高2.0℃。
(二)降水较多。12月平均降水量为7.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9成。1月平均降水量为15.7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3倍,有效补充了土壤水分,麦田积雪对麦田有一定保温、保墒作用,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2月上旬全市平均降水量为0.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
二、苗情较冬前转化升级
由于越冬期间温度偏高,降水较多,小麦缓慢生长,据调查目前小麦单株较越冬前增加1片叶左右、1个左右分蘖,次生根增加1-2条。当前主体麦田单株5.5-6叶,单株茎蘖3-5个,其中大蘖2-3个,次生根4-6条,亩群体80-100万。目前苗情主要特点:一是群体充足。冬前二类苗部分转化升级为一类苗,一类苗面积较越冬前增加,三类苗部分转化升级为二类苗,部分播种早的麦田群体偏大、出现旺长趋势。整体上看壮苗面积大,一二类苗占总面积的90%以上。二是单株个体健壮。根、蘖充足,分蘖增加,大蘖较冬前增多,次生根比常年显著增多、增长。三是墒情适宜。由于冬季降雪较多,浇过冻水麦田墒情充足,没有浇灌冻水的表墒也较好。
三、存在问题
一是苗情复杂,差异较大。受播种期降雨的影响,导致播期拉长,早播和晚播麦田差异大,苗情两极分化,类型多样,春季田管难度增大。二是早播旺长麦田,存在倒伏风险。部分早播麦田群体偏大,个体偏弱,增大了倒伏的风险。三是越冬不明显,倒春寒风险大。今年越冬期间温度偏高,麦苗抗寒锻炼不充分,倒春寒的威胁加大。四是病虫基数高,偏重发生可能性大。冬季温度高、降水较多等因素利于病虫草害的发生,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红蜘蛛等病虫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
四、早春麦田管理技术措施
根据气象预报趋势,预计2月20日左右我市小麦进入返青期,要针对苗情特点抓好早春管理,因苗施策,分类指导,培育壮苗,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
(一)加强镇压锄划。对于群体偏大、有旺长趋势、土壤裂缝多和土壤塇松的麦田在返青期进行镇压,可以踏实土壤,提墒保墒,控旺促壮。要选择晴天午后进行镇压,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对于土壤裂缝多的麦田、播种偏晚和苗龄较小麦田及时锄划、弥合裂缝、保温保墒,预防冻害,促苗早发。
(二)分类节水节肥管理。由于目前大部分地块墒情适宜,要免浇返青水,要将春季第一次浇水时间推迟到起身到拔节期,结合浇水施肥。一是对播种偏晚、群体不足的三类麦田,春季不要急于浇水,要在早春适时进行浅锄划,待新根新蘖长出后起身初期再浇水,追施适量氮肥,促根促蘖保穗数;二是对二类麦田促控结合,于小麦起身中期浇第一水,结合浇水施入15公斤左右尿素;三是对一类麦田和有旺长趋势麦田,以控为主,推迟到拔节期浇水追肥。有条件的地方要应用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水肥运筹,以起到节水、省工、增效作用。
(三)除治杂草。冬前没有来得及杂草秋治的地块,小麦返青后针对杂草发生特点,及时采取化学除治、中耕除草、人工拔除等有效措施,防治杂草蔓延危害。对阔叶杂草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在返青到起身期选用双氟磺草胺、唑草酮、二甲四氯钠盐等药剂防治,不能用药过晚,以免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对雀麦、节节麦、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发生的地块,春季不提倡进行化学除治,采取锄划灭草或拔除措施。小麦拔节后禁用除草剂。
(四)综合防治病虫害。搞好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密切关注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红蜘蛛、灰飞虱等病虫的发生发展动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选用杀虫剂、杀菌剂,同时加入植物调节剂或化控剂,开展“一喷综防”、“一喷多效”,减药增效,科学防治病虫害,控旺促壮,预防倒伏。
(五)预防“倒春寒”。要密切关注春季天气变化,在强冷空气到来之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灌水、喷施抗寒调节剂、追施速效化肥等措施,减轻“倒春寒”天气危害,实现抗逆减灾。一旦发生冻害,及时追施速效肥和喷施叶面肥,促进小麦尽快恢复生长。特别是优质麦要做好对倒春寒的防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