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 2022.12.13 | 索引号: | 00062121-0-0307-2021-1000 |
发布机构: | 水 利 局 | 文号: | |
主题 词: | 农业、林业、水利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成 安 县
水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调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产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要求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重要的发展理念,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是制定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指南,为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切实做好各项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十九大确定的“两步走”战略目标,“十四五”期间,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起步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将进入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总基调是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落实好新时代治水方针,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编制我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紧紧围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坚持新发展理论,积极稳妥深化水利改革,加强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建设管理质量和水平,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水利工程建设短板,着力完善水利监管体制机制,构建全方位水利行业监管体系,水利建设管理与我县产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完善节水供水、防洪减灾、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解决水灾害和水资源保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提升全县水安全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紧紧围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这个中心,以“节、引、蓄、调、管”为着力点,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充分调蓄雨洪资源,有效涵养水源,重点实施结构节水、工程节水、技术节水、机制节水等综合措施,确保压采目标的实现。积极探索节水、供水等智能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及人民群众对水利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度,全县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初步建成智能化水利综合体系。以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基本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利保障体系,有效支撑成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
1、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到2022年,成安县要通过综合施策总体实现县域地下水采补平衡,城镇地下水位全面回升,浅层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解决,深层地下水开?量大幅压减。具体目标为:在巩固实际压采量3193万立方米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节水、增加引水、调整结构、生态补水、严格管控等综合措施,2018-2022年再压减100万立方米。治理效果为:在全市率先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城市(镇)地下水漏斗特征基本消失;漏斗中心水位大幅回升,回升5-10米;河湖生态明显改善,力争河湖生态补水年均1300万立方米。
2、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社会投入水利的活力得到激发;水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权水价水市场在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中的杠杆作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形成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水利行业能力显著提升。
3、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布局合理、水源可靠、水质优良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提升,城乡供水得到进一步保障。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非常规水源利用比例大幅提高。
4、基本建成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水行政管理职能切实得到转变,水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资源要素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更加突显。
5、基本建成防洪减灾体系。重要支流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质量达标、运转灵活、管理规范的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成,中小河流得到有效防治,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防洪安全得到保证。
6、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渠道健康保障体系。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城乡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四)“十四五”主要任务规划
继续围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这个中心任务,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十四五”期间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防洪重大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1、2021—2022年度南水北调受水区农村生活水源置换项目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021年完成南水北调配套水厂扩建,投资5117.01万元;2022年完成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到2个农村供水站的输水管网铺设工程,投资1714.31万元;2022年完成42个村的村内管网改造工程,投资7379.1万元。共计总投资为14110.42万元。
2、团结西干渠至团结东干渠引水工程
成安县团结西干渠至团结东干渠引水工程渠道长度9.061km,设计流量为2.0 m³/s,采用原有渠道与新开挖渠道相结合形式,渠道全断面C10混凝土衬砌,厚度为10 cm。配套建筑物包括:水闸5座,生产桥10座,穿路涵洞1处,过邯临快速和绕城高速顶管2处。该工程计划总投资4065.6万元。
该工程建成后,与引滏入成工程结合利用,可将滏阳河水引入团结东干渠,作为成安县环城水系备用水源。该引水工程可增加区域供水水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沿线区域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紧张局面,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3、吴村水柜、高母坑塘、安重村坑塘调蓄工程
(1)吴村水柜
吴村水柜位于吴村村南,跨越团结西干渠我县境内上游,是一处历史性建筑物,近年来由于缺水已废弃。其引水渠道为团结西干渠,水源为岳城水库水和南水北调水,占地面积360亩,蓄水能力64.83万方,计划投资3241.62万元。
(2)高母坑塘
高母坑塘位于高母村村西北,紧邻团结西干渠西侧,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其引水渠道团结西干渠,水源为岳城水库水和南水北调水,占地面积105亩,蓄水能力56.73万方,计划投资2382.59万元。
(3)安重村坑塘
安重村坑塘位于安重村西偏北,紧邻民有一干渠南侧,其引水渠道为民有北干渠,水源为岳城水库水和南水北调水,占地面积20亩,蓄水能力9.6万方,计划投资432.2万元。
4、东二祖节制闸蓄水工程
东二祖节制闸拟建于该村东北团结西干渠上,用于调蓄渠道水量,满足上游泵站灌溉需求。该节制闸规模为42.63m3/s,计划投资300万元。工程建设后可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
5、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按照市发改委下达的《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草案编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申报投资的项目为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治理渠道为团结东干渠县城段和东干四分支。共计约需投资为5476万元,该项目的实施一是可以增强县城防洪能力,二是改善县城生态系统,三是具有景观效果,四是增强道东堡村红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团结东干渠聚安路至邯大路段长度为5公里,治理内容为:对团结东干渠进行垃圾清理和岸边开展乔木、灌草等种植,约需投资1275万元。
东干四分支长度为10公里,该渠道位于道东堡乡红色小镇区域内,两岸具有旅游开发潜力。治理内容为:一是做为生态沟渠进行疏浚,种植吸磷吸氮植物,约需投资为801万元;二是修建绿色步道,并在步道两侧植树种草约需投资为3400万元。
6、城乡供水信息化工程建设
在现有城乡供水规模上,增添完善水质在线监测和报警设备,明确水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的水质报警规则和水质管理体系。完善管网资料,建立管网图纸电子档案,如有新铺设管网或老旧管网替换改造,应对相应电子档案及时同步更新,为供水全流程管理打下良好的数据基础。搭建覆盖城乡供水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水质监测、表务管理、营收客服、设备监控、管网监测、工单管理等多个信息化系统,切实提高城乡供水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7、加大节水宣传,严格水资源管理。
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做好用水总量控制工作。做好农业和非农水资源税纳税人取水量核定工作,与电力、地税部门配合依法征收水资源税。利用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做好节约用水和水法规宣传。继续加大水事巡查制度,努力杜绝水事案件的发生,坚决做到各类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加强远程监控计量设施安装,实现取用水户全部纳入远程监控系统。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学习力度,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按时完成水资源公报编制和年报上报工作。2022年底前,依法关停取水井467眼,其中工业井199眼,生活井46眼,农业灌溉井222眼。
8、严格落实河长制,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充分借鉴省市县内外先进工作理念和经验,进一步拓宽视野、打开思路,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以深入推进落实渠道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为基础,建设河湖健康发展新格局,保护渠道健康生态。
(1)继续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改善渠道水生态环境。
(2)继续充分发挥好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逐河落实渠道管理和维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逐步构建主体到位、职能清晰、体制顺畅、责任明确、经费落实、运行规范的渠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监督到位、考核严格、保护有力、社会参与的渠道健康保护局面。
(3)继续加大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广泛深入宣传,逐步提高沿渠干部群众对渠道保护的认识。
(4)继续开展渠道清理整治工作,按照省河湖长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扎实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通知》(冀河办【2020】11号)的文件,继续开展渠道清“四乱”、重要河渠违法开发建设项目、违法违规房地产项目等集中清理整治工作,充分发挥“三长治河”机制优势,以落实属地河长责任为主导,全面排查,集中整治,确保全县渠系“水清”、“岸绿”、“景美”。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水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杜绝不作为和懒政庸政现象,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抓好水利发展各项任务。进一步完善各涉水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工作协作机制,根据职责分工,通力合作,协调联动,出台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健全法规体系,强化依法管水
推进水利科学立法,加强水法规体系建设,把水利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履行各项水利政府管理职能,推进水利行政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深化政府水管理权力清单制度。健全水利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执行水利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建立水利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建立健全执法网络,强化专职水行政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加强水利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水法治观念。
3、加大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水资源管理作为资源管理的重点领域,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投入的重大战略机遇,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努力争取中央加大投资倾斜力度。各单位要严格落实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各项政策,强化各项规费征收,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措施,足额落实配套资金。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拓宽投资渠道,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4、健全考核体系,加强督查稽查
进一步完善水利改革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对年度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考核目标体系,把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稽查和监察力度,抓好水利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督查督办,保障 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杜绝重查处、轻整改的现象,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
5、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公众参与
广泛开展水利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进行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公众参与的公益活动,加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化全社会水危机意识,提高公众节水洁水意识。创新水利建设各个环节的公众参与方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政府决策机制。鼓励引导媒体、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危害水安全的行为进行监督,形成保障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