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安县审计局聚焦中央一号文件 切实履行监督职能

发布日期: 2022.03.11 索引号: 00062103-4-0402-2011-1046
发布机构: 审 计 局 文号:
主题 词: 财政、金融、审计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围绕文件精神,审计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切实履行监督职能。

一、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跟踪“三农”政策落实

围绕着“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要求,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统筹,加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农惠农富农等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推进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强化常态化、重点性、全覆盖式的审计监督,通过揭示问题与矛盾,促使地方政府能够正视问题和采取措施加大审计整改力度,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体而言,一是针对审计全覆盖注重审计计划性。要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并按程序报备,定期安排组织乡村振兴审计项目。同时认真落实上级审计机关项目计划,围绕本地农业农村工作特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排部署,统筹人力资源,科学组织分工,确保三农专项资金审计有序跟进、全面覆盖。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审计监督合力。各级审计机关要将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统筹纳入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以及财政、金融、企业、民生、资源环境、经济责任等各项审计,实现各专项审计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成果共享,做到深度协同,形成审计监督合力。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统筹安排审计资源,避免重复检查、消除监督盲区。

二、全面运用大数据审计,提前预警及时处置。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作出具体的政策安排。其中最首要的是“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对于返贫治理而言,重点、难点都在于“预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精准的识别、区分、筛选出容易返贫的扶贫对象,才能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和治理。对于审计而言,对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可以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提升审计科学性和效率性。

大数据分析的重点在于发现海量数据背后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如在审计工作中对建档立卡人员的精准识别,就需要通过对医疗卫生系统、税务系统、住房保障系统、工商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部门进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分析,从而完成对建档立卡人员资格的核实筛查。许多地区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就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并在平台留有一定的数据接口,能够为审计人员及时调取所需要的贫困人员、乡镇街道的有关数据提供方便。

大数据平台已经在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各地也构建了扶贫帮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这些系统中贫困户一般被分为重残无业、低保、低收入、边缘人群等几类,审计人员可利用这些分类从扶贫对象角度出发,通过将扶贫对象之间的帮困资金、救助款项进行对比,全方位判断其贫困状况,做到快速准确地确认扶贫对象,并且进一步精准区分不同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做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三、紧盯资金安全,全面提升绩效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提高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储备质量。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

随着我国对“三农”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涉农资金投入方面,关注重点也由投入量向投入效益方面转换。着力监督检查乡村振兴资金安全和绩效情况,一是要持续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涉农专项转移补助资金,涉农基建投资,农村基础设施资金,脱贫攻坚资金等各类涉农资金的审计监督,着力揭示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骗取套取、侵占挪用、贪污私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雁过拔毛、借机牟利等问题。关注乡村振兴相关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公告公示制度落实情况,促进畅通群众和社会监督渠道,推动完善乡村财务政务公开透明和阳光化管理。二是要加大对乡村振兴资金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关注绩效评价制度建立落实情况,从行业、区域、时间等多维度对资金绩效总体情况开展审计评价,重点揭示重申请轻管理、重投放轻绩效,以及重大损失浪费、重大生态破坏等问题,切实保障乡村振兴资金安全和绩效。

在新形势下,关注农村经济审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重要部分,也是审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将脱贫村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将加强乡村振兴相关审计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务,自觉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充分发挥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的审计监督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