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 2023.06.12 | 索引号: | 00062130-9-0801-2020-1061 |
发布机构: | 辛义乡 | 文号: | |
主题 词: | 农业、林业、水利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一、提高播种质量,打好丰收基础
(一)因地制宜选用品种。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株型紧凑、耐密抗倒、抗逆稳产、熟期适宜的优良品种。高产田可选用登海系列、沃玉系列、联创系列、众信系列等耐密、抗倒、高产、稳产品种;一般生产田可选用郑单958、先玉335等耐密、抗倒、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根据模式配比选择边行优势明显、株高适中、紧凑耐密品种;具备玉米籽粒机械直收条件的,可选用早熟、籽粒脱水快、穗位适中、抗倒性强的品种;鲜食玉米可选用万糯2000等口感好、商品性好的品种。
(二)选用高质量种子,做好种子处理。种子质量是优良品种的重要标志,所选品种的种子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采用机械单粒精播方式播种的,要求种子发芽率≥95%,纯度≥98%,净度≥99%,含水率≤13%,种子要质量好、活力强、芽势高、粒径大小一致,以保证单粒精播地块玉米田间出苗率和幼苗整齐度。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应选用包衣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
(三)粉碎秸秆,选用高精度播种机。前茬小麦收获应选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联合收割机,以确保小麦秸秆还田质量;小麦留茬高度在15厘米以下,秸秆切碎长度小于10厘米。麦收时没有粉碎秸秆或者还田质量差的地块,在玉米播种前使用秸秆还田机粉碎1-2遍打碎秸秆。玉米播种时应选用多功能、高精度、种肥异位同播的玉米单粒精播机械;示范推广玉米深松分层施肥玉米精量播种机、智能数控电驱动排种施肥精量玉米播种机。提倡采用大中型播种机械进行作业,以加快播种进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四)麦收后抢时早播。小麦收获后应及时抢播抢种,为夏玉米生长发育争取更多热量资源。对小麦机收和玉米机播作业应进行科学合理调配,力争做到“当天收麦当天播”“上午收麦下午播”“前面收麦后边播”,尽量减少接茬农耗时间,力争在6月15日前完成播种。播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灌“蒙头水”,推广微喷灌、浅埋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五)精细精量播种。坚持“七分种、三分管”的原则,狠抓播种质量,各项播种技术环节要落实到位,播种时应做到播深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防止漏播、重播和镇压轮打滑,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种植甜玉米的地块应在播前精细整地,播种深度控制在3 厘米左右,可一穴双粒,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以保证留苗密度。
(六)适度增密合理密植。根据所选用品种特性以及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确定适宜种植密度,玉米播种密度应比预计收获密度增加10%左右,对于普通粒用玉米,高产田播种密度可掌握在5000~5500 株/亩,中产田播种密度可掌握在4500~5000株/亩。鲜食玉米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3800~4200 株/亩,以确保果穗结实良好,提高果穗商品性;青贮玉米密度控制在4000~5000 株/亩。各种类型的玉米一般大田生产可采用55—60厘米等行距方式种植。
(七)科学施肥,减量增效。按照“减氮、控磷、增钾、补中、配微”的原则,氮肥总量控制,适当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充分利用前茬磷的后效,适量增加钾肥的施用,每亩配施1~1.5公斤硫酸锌等微肥。推广玉米种肥同播、测土配方施肥、分层施肥、机械深施及大喇叭口期机械追肥等技术,提倡使用配方肥、缓控释肥料,减少挥发和流失,提高肥效。种肥施入20—30公斤的配方复合肥或者40—50公斤的缓控释肥,种肥深施,不施缓控释肥的地块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水肥一体化方式进行追肥,以提高施肥作业效率、保证施肥质量,提高肥效。
(八)鲜食玉米隔离种植。种植甜玉米、糯玉米等鲜食玉米需要与其他玉米隔离种植,以防外来花粉串粉后影响果穗品质或口感。一是采用空间隔离,即与其他生育期相近的玉米品种同期播种时空间间隔距离大于200米;二是采用时间隔离,即与其他类型玉米的花期间隔应在25天以上;三是采用自然屏障隔离,即利用房屋、林带等自然障碍物进行隔离。
二、示范绿色高效简化栽培技术模式
(一)玉米深松分层施肥播种技术。示范玉米深松分层施肥播种机一体机播种,一次作业完成深松、施肥、播种、镇压等环节,降低农机作业成本,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贮水能力,提高抗旱保墒能力,促使根系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配合使用缓释肥、控释肥分层施肥,减少施肥量和次数,提高肥效降低劳动强度。
(二)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夏玉米生产上示范推广微喷灌、浅埋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解决玉米播后水资源紧张,轮灌周期长,后期追肥困难等问题,实现节水、省时、省工、增产的目的。主要技术模式:在施入种肥的基础上,在播种后使用微喷灌浇水20立方米/亩,拔节期浇水15立方米/亩,大喇叭口期浇水10立方米/亩,追施尿素15公斤/亩或者尿素硝铵溶液10公斤/亩,抽雄吐丝期浇水10立方米/亩,追施尿素5公斤/亩或者尿素硝铵溶液5公斤/亩。
(三)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包括小麦秸秆处理、播种、施肥、植保、灌溉、收获等主要环节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节约成本。主要技术模式:使用种肥同播的精量穴播机播种,播后使用喷灌、浅埋滴灌或微喷灌设施灌溉,大喇叭口期使用机械化追肥或水肥一体化追肥,病虫草害防治在拔节期前使用高地隙自走式植保机械,拔节后使用无人机喷药,收获时使用带玉米剥皮功能、秸秆和苞叶粉碎装置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收穗,收获的玉米果穗可采用立体风干式存储,有条件的地方示范玉米籽粒直接收获技术,收获后籽粒进行烘干。
(四)夏玉米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针对夏玉米栽培方式和病虫草害的发生与危害特点,以保苗、保穗为重点,构建以农药减量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选择高效、广谱、低毒且对生态安全的药剂组合。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拌种处理,使用杀虫剂如吡虫啉、噻虫嗪等,杀菌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按照推荐用量进行拌种,预防苗期病虫害和后期病害;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后,采用无人机开展中后期病虫害“一喷多效”防治,杀虫剂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或四氯虫酰胺,杀菌剂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效,降低玉米螟、棉铃虫、叶部病害等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减轻穗腐病发生,提高玉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