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 2024.12.15 | 索引号: | 00062117-3-0304-2011-1010 |
发布机构: | 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
主题 词: | 农业、林业、水利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成安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承担的省、市考核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排名等次。
(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包括7个大项16个小项,32项具体指标,承担考核任务涉及县直部门18个。截至目前,32项具体指标考核任务均已完成,其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成果2个大项分别作为省、市专项考核,目前均未开展。预计成安县今年在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属优秀等次一档序列。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
国家后评估考核工作将于12月20日开展,河北省抽查2-3个县,国家后评估考核结束后省将开展全省后评估工作,每个市抽查1-2个非重点县,省后评估考核结束后根据国家和省考核结果结合各县日常工作对各县进行评分,目前我县自评结果为“好”的档次,目前无排名。
(三)一产总产值
1至3季度总产值422351万元,同比增速4.26%,全市排前10名。第四季度数据正在统计。
(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4年第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25元,绝对值全市排名第2位,增速为6.9%,增速全市排名第10位。预计第四季度增速为7%,预计全市增速排名第8位。
(五)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河北博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营收和工资统计。
河北博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1月份营业收入31600万元,同比增速104.58%(去年同期15446万元),1-11月份工资总额253.63万元,同比增速343.4%(去年同期57.2万元)。
二、承担的民生工程、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一)农村改厕工作。我县2024年农村户厕改造提升完成5301座,信息平台建设完成与市平台完整对接,圆满完成市下达民生工程农村户厕改造5285座任务目标。
(二)和美乡村建设工作。2024 年我县建设和美乡村19个村,通过资金整合,投入资金超过3000万元,通过铺设污水管网、街道硬化提升、“三园”、停车场建设及村庄绿化补栽,极大地提升村庄村容村貌,增加了村庄美丽宜居感。
三、县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坚持底线思维,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深入开展“撂荒地”排查整治,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安全。
粮棉生产不断巩固。今年我县通过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下乡指导活动、落实农业防灾减灾等各项措施,粮食收获面积67.35万亩,总产7.51亿斤,其中小麦收获面积33.3万亩,平均亩产518.2公斤,总产17.3万吨;夏玉米种植面积31.8万亩,平均亩产559.6公斤,总产17.8万吨;谷子面积1.1万亩,平均亩产232公斤,总产0.26万吨,薯类面积0.66万亩,亩产2831公斤,总产1.9万吨。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积极发展大豆油料生产,完成省市下达的10500亩任务,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棉花播种面积4.2万亩,亩产皮棉120公斤,总产皮棉0.5万吨,重点推广了棉麦间作、棉米套种等种植新模式。
蔬菜生产稳定发展。蔬菜播种面积约10.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约3.5万亩,主要蔬菜品种有大白菜、结球甘蓝、茄子、番茄、黄瓜等品种。露地蔬菜播种面积约6.6万亩,主要蔬菜品种有大白菜、结球甘蓝、花椰菜、辣椒、大葱等品种。预计全年产量达到约40.5万吨。加强垚岸、鹏瑞两个环京蔬菜生产基地监管,提升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拓展京津市场,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完成省下达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万亩,其中:中央预算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万亩,总投资5053万元,目前项目已完工,正在进行项目验收和结算审计。商城镇等3个乡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以奖待补)2万亩,总投资6600万元。建设地点涉及商城镇秦家营村等11个行政村。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3月底完成工程建设,5月份完成项目验收。
耕地质量不断提升。全县设置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3个监测点、3个辅助监测点),开展监测点水肥管理、作物产量、土样采集、检测等工作。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完成外业348个土壤表层样和剖面样的调查采集,数据审核,履约验收。
畜牧生产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9月份畜牧生产目标完成情况:全县生猪存栏8.56万头,出栏18.11万头;牛存栏1万头,出栏2万头;羊存栏24.87万只,出栏32.44万只;家禽存栏316.84万只,出栏358.51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6427吨、38682吨、24673吨。
种业强县有力推进。通过组织实施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平原小麦产业集群建设、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等项目,建立小麦科研育种、良种繁育、品种展示三个高质量、高标准规模化基地9万余亩,培育小麦新品种(系)2个,示范推广众信麦998等小麦品种500余万亩。总投资1.35亿元,年产5万吨小麦种子生产加工和研发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增初加工产能5万吨,新增常温仓储能力1.5万吨,新增低温仓储能力0.3万吨,为推动种业强县建设奠定了基础。
农业科技水平提升,推动农业现代化。2024年,建成科技小院3个,成安草莓科技小院、成安棉花科技小院、成安有机农业科技小院。建成成语一条街、成安特色产品店,并投入运营,取得明显成效,多次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各级媒体进行了大量宣传。
(二)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开展了春季、夏季和秋季村庄清洁行动战役工作,印制了《成安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利用第三方服务公司,投资15余万元,对全县239个村全域进行了无人机航拍,对积存垃圾、杂物和残垣断壁逐一进行了排查,对整治效果好的柏寺营乡、长巷乡、道东堡镇和李家疃镇4个乡镇给予了资金奖补。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第三轮暗访对我县辛义乡进行了全域航拍,我县位列全省优秀档次。
(三)深入推进农村制度改革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全县延包工作涉及农户数69271户,涉及承包地面积49.177万亩。目前已基本完成延包试点工作任务,正在进行数据整理经验总结,为迎接省市、农业部的验收总结工作作准备。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扎实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全面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共排查了9个乡镇239个村,排查农户101994户,完成预置农户排查任务100%,纳入监测对象4户19人。
二是扎实推进产业就业帮扶,持续促进脱贫人口增收。2024年,对后20%低收入人口、监测对象建立两类群体台账,逐户制定帮扶增收措施。全县脱贫人口总务工规模805人,超额完成务工目标。发放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人数247人,发放补助资金15.64万元。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自主增收奖补人数143人,发放奖补资金8.6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两批,2023年秋季雨露计划补助发放132人,发放补助资金19.8万元。2024年春季雨露计划补助发放129人,发放补助资金19.35万元。2024年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率92%。
三是切实加强衔接资金使用和资产后续管理。2024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3192万元,安排项目5个,目前项目正在建设推进中。
四是成效巩固。通过扎实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切实做到“零返贫”“零致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成安县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144元,比上年增加1904元,增幅15.6%。2024年前三季度(2023年10月-2024年6月)脱贫人口收入11138元,同比增速24.4%,脱贫人口收入呈逐年递增。
四、日常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好粮食生产机械化工作
一是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全年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36.28万元,补贴先进农机具788台套。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98.665万元,报废老旧农机具197台。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极大提高了我县农机装备水平,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24%。
二是“三夏、三秋”工作成效显著。“三夏、三秋”期间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组织和服务工作,设立农机作业服务驿站,制定应急预案。同时依托农机合作社开展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组织农机专家和农机企业到田间地头指导工作,发放机收减损手册、明白纸、小视频等培训材料,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二)扎实推进畜牧产业工作
全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4%。认真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口蹄疫、禽流感、布病和小反刍兽疫等强免病种的群体免疫密度均保持在省市既定目标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70%以上,确保全县不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按时完成直联直报系统每月生猪生产统计、奶业奶站生产情况和蛋鸡生产监测等的上报,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三)强化农业执法和宅基地管理
扎实开展“春雷”、“利剑”、“畜禽屠宰”等专项整治活动,出动执法人员420余人次,执法车300余辆次,办理农业行政处罚案件100余件,完成市既定任务217%。解决涉农纠纷40余次,挽回群众损失500余万元。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检查2次,按期完成了抽查任务,年度双随机检查任务完成率、事项覆盖率100%。
开展农村宅基地线上审批工作,全县9个乡镇已全部推广试运行线上审批工作,完成了93418宗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完成率达到100%。录入数据符合现实情况,数据间逻辑关系正确,宅基地面积为0的信息条目全部清零。
积极探索乡镇宅基转让审批和宅基地出租乡村备案工作,有序引导闲置宅基地退出,多途径探索盘活利用,形成一批盘活利用典型。辛义乡西阳寺村与美食林联姻,以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利用空闲宅基地,引入美食林便利店进村。便利店由村集体通过经济合作社投入23余万元进行租赁并建设,在村民当中吸筹800股(每股200元),作为便利店的启动和流动资金。盘活闲置宅基地0.4亩,便利店每年可为村带来1.1万余元集体收入,解决4人就业。
县乡村三级将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建房纳入网格化管理,依法组织开展动态巡查,乡镇每月1次、村每月不少于2次、村级网格员每天巡查,形成“主管部门+乡镇+村组+协管员+群众”五级联动,及时发现和制止宅基地未批先建等违法用地行为。
(四)持续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主要针对去年高素质农民培训进行后续工作。具体对150名学员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对学员进行了资格认定,发放了培训证书。冬春培训共培训3次,培训学员200余人次,并发放了书籍。其他培训发放技术书籍等资料1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依托云上智农在线学习500余人次,共计培训1000余人次。按照省市要求组织我县农民综合素养提升专项培训,依托云上智农平台、云上智农手机APP进行线上培训。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班,共计组织10个行政村100人参加线上直播培训和线上公开课学习。组织完成我县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200人,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150人、专业农机手50人。完成培训、台账整理、信息录入及满意度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