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巷乡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5.01.02 索 引 号 : 00062136-8-0304-2011-1009
发布机构: 长巷乡 文      号:
主 题  词: 其他 主题分类: 其他

(一)大力抓党建、提作风,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落实

1. 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深入开展薄弱阵地攻坚行动,新建李小屯党员活动室1个,面积120平方。大边董村硬化村委路面300平方。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2. 党员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一是强化支书管理。开展支部书记擂台赛1次,13个村集中观摩评比2次;建立绩效考评制度,绩效工资与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挂钩,今年以来酌情扣减5个村支书绩效、重奖3个村支书绩效。二是强化党员管理。开展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七一”当天进行集中表彰,发放荣誉证书、“优秀共产党员之家”门牌和体检表,弘扬社会正气。建立党员大会第一议题学制度,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对党员的义务、六大纪律进行集中学习,通报纪委查处的党员违纪违法案件,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新发展党员16人。三是强化后备培育。针对不符合下次换届提名支书的村,提前谋划、重点跟踪,通过支书推荐、走访调研等方式,物色后备干部人选,并提前选入班子熟悉工作,目前已物色后备支书3名。

3. 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活动。大力解决农村公厕使用率不高、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权责下放后执法不规范、党员干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问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今年以来,开展专项监督检查11次,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件,处置问题线索4件,消除零立案。

(二)聚力抓产业、调结构,乡村振兴动能持续增强

1.创新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封边董村通过四海炭素“以商招商”成功引进投资8000余万元、占地251亩的肉鸡养殖项目;后长巷村通过四村联建引进投资800余万元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盘活了村集体土地;温村探索“服务增收”模式,与县供销社合作发展电商农业,为村集体增收。

2.精准引才助企,成果颇为显著。长巷乡安排包企干部,深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宣传相关政策,通借助发布招聘信息、组织企业参与招聘会等手段,为企业招引人才10人。

(三)着力抓生态、优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有效推进

1.严抓企业环保治理。建立领导干部包企制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重点查看环保处理设备是否开启,厂区环境卫生、扬尘治理,有无乱排乱放;持续加强散乱污企业的排查与整治,对于散乱污实行动态清理,日常排查中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严格实行两断三清。共排查出散乱污点2处,已全部清理取缔到位.

2.严抓扬尘治理工作。对自建房沙石物料、道路扬尘、工程施工进行常态化排查,一经发现立即覆盖或清理。共排查出46处,整改46处,长巷乡空气质量指数始终保持在全县前列。

3.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下大力度对13个行政村,69个坑塘进行彻底治理,共动用钩机、铲车、三马等机械设备150余次,动用保洁员和党员干部群众200余人,对坑塘、沟渠、废弃宅基地、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垃圾杂物和高速、高铁、212省道等路域环境卫生全部整治一遍。全乡共围挡坑塘20余个,围挡长度2000余米。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观摩评比活动2次,发现问题73处,评出美丽坑塘4个,并对13个村进行评比排名。确保辖区所有坑塘无生活垃圾、无秸秆杂物、无黑臭水体。

4.筑牢禁烧防火线。时刻绷紧一根弦,利用人工加机械彻底清理田间地头零散秸秆、杂草等焚烧隐患,全乡配备1台洒水车,2台流动巡逻车,并设立李小屯村西大坑专门用于集中掩埋秸秆杂草等焚烧隐患。成立禁烧巡逻工作队,设置13个生产指挥棚,配备26台旋耕机,70多名流动红旗巡逻队。乡村两级干部齐上阵巡逻值班,发现火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

(四)倾力抓民生、暖民心,推动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1.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以来,全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02户。其中申请财政补贴77户,非财政补贴325户。村内新修道路2412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88盏,铺设雨水管道2738米。建成停车场1处,广场1处,高标准过路桥洞2座。整修田间路10450平方米,铺设防渗管道2800米,新安装变压器4台,铺设地埋线1200米,配套机井45套,整改低压线路3500米。

2.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一是落实保护责任。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13份。出台《长巷乡非法买卖土地追责办法》,大力打击非法买卖行为。二是推进图斑整改。2024年以来,共完成整改43处,93.66亩复耕出苗,审批(翻建)宅基证12宗。三是加强巡查。制止违法占地行为19起,严守耕地红线。四是规范建设行为。为了解决农村存在的乱建乱占现象,长巷乡编制了村庄规划,对所有建设用地进行依法登记。企业需翻建或改造厂房时,可依据规划办理建设用地许可,解决了企业无证的后顾之忧。同时,为集体土地办理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后,可为集体土地入市做好前期准备,有效盘活村集体资产,提高集体经济收入。

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建立健全监测机制。定期开展走访排查,建立主动发现、定期报告,及时救助机制。通过细致的摸排,精准掌握全乡困难家庭情况,对因生病、自然灾害、突发意外等原因导致年人均收入低于8800元的家庭,及时初核上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目前共识别监测户4户、8人,脱贫户106户、243人,预警信息477条。二是强化帮扶措施落实。针对监测户和脱贫户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在就业帮扶方面,加大就业信息推送力度,结合县人社局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对接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在兜底保障方面,对无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等政策,确保应保尽保。

4.落实落细各项惠民政策。今年以来,共为群众办理审批事项403余项,其中全年共办理营业执照75例,变更17例,注销135例,“小餐饮”登记21例,“小作坊”登记3例,“小摊点”备案39例,食品经营许可证2例,生育登记证102例,独生子女证6例,农药经营许可证3例。后长巷村、吴边董村荣获2023年度全市优质农村综合服务站。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涉及3925人。完成特殊人群政府代缴养老保险人员核实379人、养老保险待遇享受核实256人。进行农保年检核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数据排查,清理322人。完成2023年贫困人员医保资助退费31 人,合计退费9715元(资助金额315元/人)。截至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纳人数8228人,总缴费比例79.27%,位居全县第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纳人数15097人,缴费比例58.52%。发放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5689户,36381.89亩,3504668.9元;发放地膜物化补贴24户,1541.19亩。2024年临时救助困难群众共60户、155人、救助金额46000元。

(五)竭力抓安全、保稳定,社会发展大局更加平稳有序

1.积极化解信访隐患。坚持“线上”“线下”并重,在各村配备民意(舆情)收集员,坚持日收集、日汇总、日研判、日交办,权限范围内限期解决,超越乡镇权限的帮办解决。2024年以来共处理历史遗留问题19件,化解初访矛盾67件,处理网上县领导包联信访案件36件,接待信访人员10余人次,从县信访局劝返10人次,市信访接待中心劝返2人次,石家庄劝返3人次。

2.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方针,邀请市专家学者和县应急管理局对全乡30余家重点企业共计60余人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配合市场监管局宣传企业特种设备资格证申领工作,组织辖区35家企业召开培训会议。通过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平台,上传120余家店面照片,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3.保障农村燃气安全。结合天然气公司对天然气管道、灶链接管和安全报警器等开展隐患排查,共排查5000余户,发现问题300余处已全部整改到位,征缴燃气保险2400余户。

4.关注小加工厂消防安全。开展为期一周的小加工厂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共排查全乡76户小加工厂,重点检查消防安全器材是否有损坏,是否存在电线乱拉、乱接等现象,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为辖区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