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5.03.21 索 引 号 : 00062146-4-0304-2011-1012
发布机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文      号:
主 题  词: 其他 主题分类: 其他

成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工作总结

 

(一)2024年坚持的工作理念。工作中坚持抓牢5个方面重点:一是抓党建,强基础,人社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二是抓创新,促改革,各项工作呈现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三是抓实干,提效能,努力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满意人社答卷。四是抓统筹,聚合力,积极推动全县就业和根治欠薪工作领域高效协同。五是抓底线,防风险,坚决杜绝根除影响人社事业发展的顽瘴痼疾。

(二)多项工作成效显著。一年来,全县就业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事人才管理更加规范,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社保数字赋能”工作入选省级试点;恒工精密、正大制管成功获批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数量,全省县区第一;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考核A类,保持全市第一;人社领域深化改革工作全市第三;“成安悍匠”成功入选市级劳务品牌;高效办成速裁“一件事”被省厅推广;深入开展“十万学子进邯郸”就业行动,开辟高校行、专场招、成功聘、现场研学和直播带岗5条引才渠道,举办的系列人才招引活动,成效显著,深受关注,多次登上央视频、《人民日报》客户端。

(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1.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稳定全县就业创业。

2024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38人,完成全年任务5690人的114.9%;失业人员再就业1015人,完成全年任务948人的107.0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45人,完成全年任务486人的112.14%;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655人次;职业技能培训6205人,完成全年任务5875人的105.61%;为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笔619万元,为中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笔1088万元;亚辉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创业实体96家,带动就业266人。

1)畅通就业服务渠道。先后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金秋招聘月等线上线下公共招聘活动50场次,并通过成安人社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以及同心圆微信矩阵等新媒体平台,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高质量用工平台,切实推动了劳资双方的“高效联结”。

2)推行就业政策打包。对登记失业人员信息进行梳理分析,筛选符合条件的“4050”人员、脱贫人口、残疾、低保家庭、长期失业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纳入重点就业援助范围,打包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等各类就业创业服务,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打包兑现社保补贴、创业补贴等就业补贴政策,帮助各类群体实现就业。

3)强化创业服务支持。不断优化创业孵化基地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逐步降低创业实体入驻成本,努力打造低成本、多要素的创业服务环境。积极为青年创业者、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及返乡创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创业意识培训、创业思维拓展、创业项目推荐等服务。同时,与邮政储蓄银行合作,推出低利率的信用小额贷款业务,政府再贴息50%,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支持。

4)推动零工市场建设。为进一步优化我县人力资源配置,今年成功建设规范化的零工市场1个,设在人社局一楼大厅。并在全县各乡镇和社区设立零工驿站18个。为充分发挥零工市场作用,我们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和各乡镇,对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计4421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摸排,全面了解用工需求,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和线下招聘等形式,广泛发布零工岗位信息,推动零工市场供需精准对接。目前,已累计发布509家企业共2184个岗位,为182余名登记求职人员进行了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累计实现就业181人次。

5)创建就业服务品牌。近年来,人社局将培育和打造劳务品牌作为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结合县域实际,依托我县工业园区龙头企业,成功打造“成安焊匠”劳务品牌。2024年,“成安焊匠”成功入选市级劳务品牌。三年来,累计输出焊工类城乡劳动力6700余人(次),培训焊工类人才4700余人。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2024年,各项扩面任务均超额完成。其中,企业养老保险扩面1171人,完成全年任务680人的172.21%;失业保险扩面1234人,完成全年任务920人的134.13%;工伤保险扩面1702人,完成全年任务900人的189.11%。目前,我县各类社会保险总参保量为31.67万人次(不含医保),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9175人,机关事业(新制度)养老保险参保1450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县参保218883人,失业保险参保17481人,工伤保险参保26693人。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100%。

1)大力开展试点工作。2024年,我县成功入选全省社保数字赋能试点县。为做好试点工作,及时成立了数字赋能专项工作小组,以数据应用为重点,树立以“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决策”的管理理念,通过数据分析查找在业务经办、服务效能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查找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出错率较高的业务,组织企事业单位劳资人员开展专项培训,“点对点”为参保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建立了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多方协同沟通机制,完善了人员培训制度、人员考核和激励制度。为全省试点工作提供了样表模板、数据支撑和工作经验。

2)扎实开展退管服务工作。为确保基金安全,有效防范化解社会保险待遇发放风险,全面推行河北人社APP、易人社APP人脸识别认证、裕农通智能终端现场认证;积极探索推行无感静默认证模式,与公安、民政、卫健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变“自证”为“数证”,提升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人性化、便民化水平。我县各险种资格认证率均达到100%,认证率全市排名第一。

3)积极推进建筑业工伤保险参保工作。近年来,因行政职能调整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建筑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不再作为办理开工许可的前置条件。为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经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积极协调行政审批、司法、应急、工会、财政等部门召开了2次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政府办在项目批复文书上增加了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和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两项内容,要求建筑单位依法进行参保缴费,此项做法得到了市局的高度认可。截至目前,已经有10家建筑施工单位按项目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23人,在维护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为工伤扩面工作奠定基础。

3.不断规范人才管理,凝聚人才工作合力

1)招才引智工作。大力开展“十万学子进邯郸”就业行动,不断加大人才招揽力度,通过高校行、专场招、成功聘、现场研学和直播带岗等多种交流渠道,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密集招聘活动。2024年引才数据录入1504人,其中硕士研究85人、本科生1419人。不断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保障人才政策待遇落地落实。人才一体化平台已累计办理109笔业务,其中生活补贴43笔、高层次人才53笔、求职管理13笔。

2)人事管理工作。为加强我县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补充优秀人才,经考试、考核,补充招聘县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员92名。2024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与组织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于2024年7月4日发布招聘公告,经考试、考核,为组织部、编办、政府办、司法局等10个部门招聘工作人员226名。接收2024年度“三支一扶”志愿者40人,其中支教33人、支农2人、劳动和就业保障服务平台5人。

3)职称工作。全年共申报推荐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144人、中级职称155人。完成教育系统3460名教师职称的分档聘任,其中正高级5人,副高级1054人,中级1271人,初级1130人。完成16名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和384名大、中专毕业生初级职称的备案认定工作。完成《河北恒工精密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邯郸正大制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

4)工资福利工作。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晋升级别档次(薪级)工资工作,共审批96个单位,其中文教系统单位30个共计3720人,事业单位66个共计4109人,均已执行到位;完成2023年度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备案工作,共审批完成96个单位,共计8455人,484万元,全部执行到位;完成教体局2023年2月教师定级、2023年教师招聘第二批见习工资审批工作;完成全县教育系统857人分档聘任待遇调整工作和职称聘任待遇调整工作。

5)退休审批工作。审批正常退休412人,其中企业退休170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242人;申报因病提前退休企业4人,机关事业单位3人,已全部通过市局初审。完成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视同缴费年限认定工作,共认定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年限242人。完成2025年企业正常退休提前预审工作,为高效办成退休“一件事”,2024年需认定2025年度企业到龄职工共119人,现已全部预审完成。

4.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根治欠薪工作。建立和完善了《成安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分类处理工作指引》《“四函两单”常态化工作机制》《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二十条措施》等多项根治欠薪工作机制;积极配合纪委监委大力推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和民生实事;累计受理现场投诉、12345热线、全国欠薪平台、信访和互联网+督查等各类平台交办劳动侵权案件线索820条,对确属欠薪立案调查及协调案件150余起,累计为575名农民工讨回工资576万元,切实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2)劳动人事仲裁。累计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86起,其中不予受理案件8起,调解案件27起,裁决案件29起,撤诉案件11起,正在办理中11起,时效内仲裁案件结案率为100%。共办理信访案件58起,已办结42起,16起正在办理中。

3)劳务派遣管理。不断加强劳务派遣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县域内公司劳务派遣人员共计937名,均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用工备案台账完善。

4)高效办成速裁“一件事”。积极学习借鉴厦门市“速裁庭”先进经验,开创邯郸市唯一“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协作模式,为快速化解欠薪问题开辟绿色通道。今年累计接待群众咨询300余人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起,承办政务服务热线工单505件,其中已办理489件,正在办理中为16件,工单回复率100%,满意度和处办率不断提高。

5.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1)社保卡应用场景工作。目前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人社领域、政务服务领域、交通出行领域、就医购药领域和惠农资金社保卡发放领域均实现社保卡广泛使用,其中城乡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计划生育补助、赤脚医生养老补助、创业补贴等多项惠农资金发放工作进展顺利,今年以来累计通过社保卡发放涉农资金3687.14万元,使用社保卡发放待遇82718 人次,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一致好评。

2)人社政务服务提升工作。一是推行无偿帮办和朝夕窗口调整机制,实行“全程代办、跟踪服务、协调督办”的无偿帮办(代办)运行机制,变坐等办理为服务前置,提高服务群众效率,建立朝夕窗口调整机制,随时增加前台受理窗口,切实为群众办理人社业务提供便利;二是广泛推行延时预约服务,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预约、延时、周末轮班等工作制度,切实解决群众困难;三是开设“办不成事”办理窗口,每天明确一名科级干部专门解决群众碰到的棘手问题、复杂问题和难点堵点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四是全面运行投诉建议“码上办”,最大程度为群众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提供方便。

3)档案管理工作。为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智能化、电子化,起草制定了《人社局档案管理使用办法》,明确了规章制度,为以后更加严谨的工作打好基础。配备了人防器、防水器、空气质量云测仪等科技设备,确保档案安全保障。配备了扫描仪、电脑等电子设备,制定了电子目录清单,方便群众、工作人员便捷查询。